氣溫驟降,寒冷來襲,集中供暖已經開始。從天寒地凍的室外走進暖意融融的屋內,暖氣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和愜意,但疾病的誘因也就此埋下。
暖氣既是“朋友”又是“敵人”,冬季人們往往把門窗長期緊閉,再加上暖氣供暖會造成室內溫度升高,空氣流通不暢,十分干燥,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亂和抵抗力的下降,導致人們煩躁不安、鼻咽干燥、頭暈眼花、軟弱無力等,這些癥狀醫學上稱為“暖氣病”。
“暖氣病”傷害寶寶五大系統,造成“暖氣病”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氣干燥,人體水分的丟失比往常更多,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,容易影響寶寶臟腑的陰陽平衡,造成免疫功能的紊亂,從而誘發寶寶生病,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、泌尿系統、皮膚和粘膜等疾病。
【呼吸系統】
嘴唇干裂、鼻咽干燥、干咳聲嘶,都是“暖氣病”引起的上呼吸道癥狀。通常,如果及時補水,這些癥狀都能得到緩解,但如果持續時間太長,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減少,灰塵、細菌等附著在黏膜上,刺激喉部引發咳嗽,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,甚至發展為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等疾病。有了暖氣后,干燥溫暖的室內無異于一個病菌的“溫床”。
研究表明,當空氣濕度低于40%的時候,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發感染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,隨著空氣中的灰塵擴散引發疾病。
【泌尿系統】
來了暖氣后屋內太干,體內水分丟失多,如果又經常忘了喝水,要小心,尿量會越來越少。正常情況下,6個月大寶寶每日排尿400~500ml,幼兒為500~600ml,學齡前兒童600~800ml,學齡兒童800~1400ml,青少年乃至成人每日尿量為1500ml~2000ml,它能起到沖洗尿路、避免感染的作用;當尿量過少,就容易增加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統疾病的風險。
【皮膚及粘膜】
冬季,人的皮膚、粘膜本身就容易干燥,來了暖氣后,室內溫度較高,更會加速其水分流失,皮膚、口唇干燥皸裂,不僅寶寶難受,而且寶寶在來年冬季會比今年的干燥情況更加明顯,更加難受,如此惡性循環。
科學抗擊“暖氣病”
【控制好室內溫度和濕度】
要想預防“暖氣病”,控制好居室溫度、空氣濕度最關鍵。通常,室溫18℃至24℃之間最適宜,濕度50%至60%為宜。多開窗通風,最好早晚各開一次窗,每次通風時間不少于半小時。當空氣濕度低于40%的時候,空氣相對干燥,各種細菌繁殖速度會加快。
除了用加濕器、在床前擺盆水、經常拖地等方法來加濕外,在室內多養些綠色植物,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。在室內擺放植物時,最好選綠蘿、吊蘭,這些植物葉面蒸騰的水分比較多,既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濕度,同時還有吸附空氣當中有害氣體的作用。
【以動治“凍”】
所謂以動治“凍”,就是要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,減少“暖氣病”的發生。冬季體育鍛煉時,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。專家認為,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“暖氣病”,這部分人更不能“貓冬”。
【適當多飲溫開水,攝取養陰潤燥的食物】
要想預防“暖氣病”,首先就是要多喝水。根據一些研究表明,體內缺失水分,新陳代謝受阻,會加速病菌的滋生和加快衰老。
飲食上,要多食蔬果,水果的選擇,以蘋果、梨、香蕉、橙子等為宜。食物則如百合、芝麻、蘿卜、番茄、豆腐、銀耳等;注意避免辛辣、油炸、甜膩等食品,兒童及青少年都不宜飲酒。
由于皮膚干燥,容易導致瘙癢癥,因此洗澡時水溫應在32~36攝氏度左右,不宜過多使用香皂。
【“暖氣病”該如何預防】
“暖氣病”的預防其實也不是件太難的事情,除了可以讓寶貝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外,父母還應采取通風、加濕、消毒三種方法,以避免疾病的侵擾。
◇ 多帶寶貝參加戶外鍛煉
所謂以動治“凍”,就是要多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,減少“暖氣病”的發生。冬季體育鍛煉時,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。
◇ 室內養些綠色植物
為了避免“暖氣病”的發生,醫生建議,可以在室內養些綠色植物。具體而言,會"吐"氧氣的仙人掌類植物,可以在夜晚呼出氧氣,在清新空氣的同時,可使室內感覺濕潤溫和。而吊蘭、巴西木、發財樹等大葉綠色植物可以從葉子中蒸發出更多的水分,增加室內濕度。富貴竹、百合、水仙等觀賞綠色植物也有很好的"消毒"功能。